余事

自度曲·满洲里之夏

放歌江海山阙
满洲里,夏迷人。晨曦三点破窗襟,霞帔亥时侵远峰。商旗斜挂,异国风情。马头长调思幽古,喀秋莎声落满城。 界碑前,泪眼朦。匈奴远去柔然遁,契丹云烟女真风。伪满残喘,倭狼尸横。风雷激荡千年史,自强不息大国魂。

创作于 2016-6-25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 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在满洲里的空气里飘荡着蒙古长调的音符和喀秋莎的天籁之音。蒙古长调在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是俄罗斯的传统民歌,也是中国人乐于传唱的俄罗斯民歌,其作于 1938 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满洲里在历史上先后为匈奴、柔然、契丹、女真、蒙古族的生活领地,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满洲里也是风云际会,万马奔腾,战鼓雷雷,尸骨累累。在日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海拉尔坑杀了上万中国百姓;苏联红军出兵满洲里,导致六十万关东军暴尸荒野。

2016 年 6 月 20 日,与朋友和夫人来到满州里,站在满州里的国门前,感慨良多,特填词记之。

返回列表更近:忆江南·为民大八七级入学三十年而作2016-6-25更早:自度曲·呼伦湖之晨2016-6-25
放歌江海山阙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