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事

上海印象

放歌江海山阙
申城历史短,百年岂算长? 洋场十里醉,霓裳百乐妆。 闸北棚户矮,旗挂西东洋。 兴业开一大,淞沪杀倭狼。 晨光明珠悦,落霞染浦江。 环球擎天柱,世博汇八方。 浦西大厦挤,浦东绿荫凉。 宝山钢花舞,吴淞船运忙。 外滩游人织,徐汇购物狂。 休闲新世界,小吃旧城隍。 人说上海话,侬侬软语香。

创作于 2012-9-9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上海的发展始于开埠之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 1842 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 1843 年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都”。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上海人文荟萃,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淞沪会战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在上海打响。今日的上海以东方明珠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为标志的摩天大厦,摩肩接踵,这些摩天大楼代表了上海的高度;浦东新区日新月异,代表了上海的发展速度。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为此建成的 5.4 平方公里世博园区,更是浓缩了世界景观,代表了上海的宽度。上海的外滩和徐汇购物区更是人潮如海,代表了上海的广度。上海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以来的岁月枯荣。本人 2000 年初访上海,十三年来多次去上海参观、开会和讲学,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令人眼花缭乱。每次去上海,均感到上海的变化。上海不仅仅是华东重镇,而且成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业中心和旅游城市。每次到上海,均有友人相伴,上海政法学院的闫立先生、锦秋培训学校的锦秋女士、北大英华上海分公司的张坤先生、储一乐女士、三校名师上海分校的李其生先生、王合先生以及我在上海的同学吴兵先生、夏华先生,本人在上海的学生闫铁钊等多次在上海和平饭店及城隍庙的绿波廊等宴请本人和品尝小吃。本人深感上海的开风气之先的气派和万丈豪情;深感上海擎天一柱的高度和海纳百川的宽度;深感上海的华丽、时尚、执着和繁忙。特以五言短句以记之。

返回列表更近:游红螺寺2012-9-30更早:水调歌头·洛阳2012-9-4
放歌江海山阙 @ 2024